港漂日记D118:备战HK100,徒步港岛'恐龙径'
2025年1月12日,星期日,晴
在城市的喧嚣中,我们总是渴望着一方能让心灵栖息的净土。而港岛的高楼大厦之外的山水之间,恰好藏着这样的宁静与惊喜。本周,我在网上刷到轨迹为恐龙图案的25公里的徒步线路,刚好符合我的周末拉练需求,而且景色景色宜人,于是我开始用脚步去丈量土地,用心灵去感受自然。
海边漫步,阳光与海的色彩交响
上午从坚尼地城漫步至摩星岭西侧的海边。这里的一切,仿佛一幅徐徐展开的画卷,瞬间吸引了我全部的目光。
眼前的美景令人惊叹!今天阳光正好,在阳光的轻抚下,海水呈现出独特的色彩。不再是多云天时的深沉蓝色,此时的海水是淡蓝色中透着微微的绿色 。这种清新而独特的色调,宛如大自然精心调制的色彩,比那深沉的蓝色更显灵动与明媚,美得让人移不开眼。
近处,宁静的港湾尽显祥和之态,船只徐徐航行,仿佛在诉说着一个个关于港湾的故事。远处,交椅洲与大屿山相互映衬,构成了一幅绝美的山海画卷。连绵的山峦与辽阔的大海相互交融,真的是美不胜收,让人心旷神怡。
登顶摩星岭,探寻历史与美景
我开始攀登摩星岭,正式进入山林,沿着蜿蜒的盘山公路前行,途中行车的盘山公路,也有台阶的捷径。巧妙地利用这些小路,不仅少走了重复路,还让登山变得更有趣味。在快到山顶处,赛马会的青年旅社出现在眼前。旅社内部为提供住宿,外部的露营区域则充满着自然的气息,是个亲近自然的好地方。
继续拾级而上,不久到达了海拔约200米的摩星岭山顶,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古老的炮台,它曾是英军的遗迹,在二战期间遭受了日军的轰炸和炮击,岁月的痕迹清晰可见。再往后,看到雷达站、军营、厕所遗迹,各处遗迹处虽然分散,但每个遗迹旁都有清晰的介绍牌,完善的告示信息让我能深入了解这段历史。军营的房子内设有中英双语的展览,详细介绍了炮台的分布和历史,
站在山顶向下俯瞰,阳光洒在碧蓝的湖面上,波光粼粼,美不胜收。
邂逅薄扶林的别样风景
离开摩星岭,旅程从薄扶林道路开启,为了走出恐龙的手,要从穿越薄扶林坟场下山,再从碧荔道上来,回到薄扶林道,然后从薄扶林村再进山。
当我从薄扶林道拐进置富道,路左边的薄扶林村棚户区一下子吸引了我的目光。在繁华的港岛,这片区域显得格格不入。这里没有高楼大厦的宏伟,房屋随意地排列着,缺乏精心规划。底层是居住的空间,顶层则搭满了棚子,五颜六色的衣物在风中飘动,展现出一种无序却真实的生活状态。这让我看到了港岛不为人知的一面,繁华背后,也有着这样为生活努力打拼的角落。
薄扶林郊野公园
再次进山后是薄扶林郊野公园,这里被郁郁葱葱的树木环绕,空气格外清新,仿佛置身于一个与世隔绝的绿色世界。这条路线与我之前在走过港岛径只有很少有交集,对于不喜欢走回头路的我来说,充满了新鲜感和挑战。
这段路大部分是硬地面,能容纳一辆汽车通行,可能有防火道的作用。途中也有一段野路,充满了自然的野性。行走时得时刻留意路标或导航,不然很容易迷失方向。不过,这种探索未知的感觉让我兴奋不已。
山顶的奢华与美丽风光
到达山顶后,先沿着山顶道下行,在中石化加油站进行了补给。随后从一条狭窄的小道上山,爬到施勋道,施勋道非常狭窄,仅能容纳一辆车通行,道路两旁是一栋栋独立的豪宅,建筑精致复杂,尽显奢华。这里曾经是被评为世界上最贵道道路,律政司司长官邸在下方,上方有许荣茂和吴官正的豪宅,环境优雅,让人不禁感叹这里的宁静与繁华。
接着来到了山顶广场,经夏力道,从西侧爬到山顶公园。站在山顶公园往港岛南边望去,美丽的海岸线和城市景色尽收眼底,美不胜收。之后我沿着东侧的柯士甸山道往下,切到卢吉道,又回到龙虎山。这一段下山的路我比较熟悉,走起来轻松了许多。最后从龙虎山下到薄扶林道,回到起点坚尼地城,结束”恐龙径”的旅程。
港岛恐龙径全程回顾
港岛的恐龙径全程约25公里,总爬升达1100米 ,整体难度不算高。全程路面状况良好,几乎都是硬地面,只有龙肚子部分存在一段野路,粗略估计全程野路加起来不超过一公里。对于跑步爱好者而言,需要穿过基督教华人永久坟场的这一段路,可能会有些心理上的忌讳,但除此之外,全程没有其他大问题。路面主要是柏油路和硬台阶路,其中硬台阶路占比较大。
个人状态评估
今天测试下来,我的状态还算不错。完成25公里后,身体虽有些疲劳,但仍感觉有劲,照此状态,正式比赛时再坚持坚持,应该能够跑完全程。身体也没有出现太多不适,目前只有右脚大脚趾有一点甲沟炎,稍有疼痛,不过还在可忍受范围内,比赛前需要想办法处理一下。
装备使用反思
在行走过程中,明显感觉借助登山杖爬坡比自己单纯攀爬要轻松许多。但遇到长下坡时,收纳登山杖比较麻烦,现在收纳登山杖要么找人帮忙,要么得脱下背包,十分耽误时间。后续打算对自己的越野包进行改装,尝试把登山杖放在前面,方便取用和收纳。
赛前准备情况
目前大部分赛前所需的装备都已购置齐全,只剩下一两个小件物品,计划周一白天在京东下单,最快周二或周三就能送达。
饮水情况考量
今天25公里的行程中,我喝了大约2.5升水,差不多每十公里一升水,甚至可能不需要这么多。由于比赛时每十公里设有一个补给站,所以饮水问题不大,届时可以考虑少背一些水,减轻负重。